登錄站點

用戶名

密碼

成功最難跨過的關卡

已有 111 次閱讀  2015-01-06 10:32
成功最難跨過的關卡  李筑音、王曉晴
有一種態度,每個人都知道很重要,但卻很少把它當作功課認真地學習。有一種特質,說起來很抽象,但它卻經常在最後關頭,決定你能否出線,成功蛻變為領導者。「視野」(vision),一種眼光、胸襟、格局的混合體,很多時候,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「能力」!理由很簡單,能力可以培養,但眼光如果無法放遠,注定和升遷無緣;這也是企業挑選領導人最重視的關鍵。
視野和能力不同,能力可以經由專業的訓練,快速壓縮成長;然而一個人的格局和眼界,卻需要長時間的累積,甚至歷經挫敗洗禮才會開闊。再有能力的人,若是無法以大局思考,跳脫個人利益,終究還是無法成大事;當全球化讓市場的競爭界線逐漸消弭,視野更是作為國際人才的基本配備。
許多企業主都了解,視野的培養並非閉門造車,也不是單憑一人之力可以達成,必須靠「每個人的貢獻(everybody workout)」,而不能只有決策者一人的想法。那麼,到底「視野」的具體內涵是什麼?
「亞都麗緻集團」總裁嚴長壽在他的作品「御風而上」中指出,構成個人視野的幾個元素包括:「學習面對失敗」、「不怕改變」、「從小事做起」、「讓自己走出去」、「從高處看問題」、「易位而處的同理心」,完整的闡述了視野涵蓋的面向。這些元素可以透過學習培養嗎?答案當然是肯定的;關於視野的養成,絕非一蹴可幾,事實上,許多優秀的經理人,也都是經過不斷跌倒、摸索,才逐步打開自己的視野,寬廣的眼界又再度幫助他們攀上生涯的高峰。
「Discovery」台灣區總經理林東民提出過一個說法:「許多人都喜歡買LV,LV這兩個英文字母也可以解釋成Learning&Vision,就是透過不斷學習,才會有視野。」
「Learning&Vision」的第一個原則是「別怕弄髒你的手」。幾乎所有職場成功人士的工作哲學就是「get your hands dirty」,他們願意嘗試任何別人不想做的大、小事,做超過份內的工作;如此,就可以學習的比別人多,見識、格局也比別人寬廣。
「Learning&Vision」的第二個原則是「計劃性地打開視角」。每個位置都會有視角的限制,想要看到360度的世界,就必須要計劃性的改變站立方位,轉換視角;許多經理人建議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應該經常「曝露」在不同的環境,接受多元文化的衝擊,才會培養出大器的想法。有時考慮轉換工作時,即使職位變低、薪水變少,但若能到更大規模、有組織,或是國際化的公司去學習如何經營運作、待人接物,反而會使眼界變得更寬、心境更大、高度更高、氣度也更恢宏。
「Learning&Vision」的第三個原則是「不隨波逐流、不從眾」。視野不僅要廣,更要深;事實上,它的另外一面就是「洞見」,能夠「見人所不能見」。要擁有獨到的眼光,能見人所不能見,必須憑著對工作的熱情和專注,加上不斷和外界接觸,才能慢慢磨練出來。許多經理人都認為,視野代表著不跟外界起舞,也不隨波逐流;而視野雖很重要,但熱情更重要,多學習、多觀察,就會培養出應有的深度,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。
「Learning&Vision」的第四個原則是「把Learning&Vision當作daily job」。不管是什麼樣的職場,不管在那一種位階,「擴充自己」應是每日必修之課;不自我侷限,不斷學習各種專業知識與專職技能,不斷拓展自己的視觀與眼界,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,並且獲得下一次更好的機會。
企圖心有多大,眼界就有多大!嚴長壽曾說,在他的人生過程中,好幾度他總以為已到達某種高峰,誰知道越往前走,一山又比一山高;即便是眼光如此卓越之人,都沒有自滿於現狀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用更宏觀的角度看事情,不斷學習、自我歷練,平凡如你我,又怎能再繼續畫地自限?精品界的「LV」(LOUIS VUITTON),歷經150年焠煉,歷久彌新;它象徵真材實料,無懼市場考驗,是種卓越的記號。職場上的「LV」亦然,對個人來說,很多流行一時的工作技巧、知識,都可能因為環境變遷而過時,只有視野是工作愈久、職位愈高,愈能發揮關鍵影響力;而且,絕不能等到需要時才開始培養。
台中市長胡志強說,學習擴展視野,要有「三不政策」:一、不受現有條件限制:下決定不能在既有條件下打轉;有看法,未必有視野,要能夠做到超越,讓人意想不到的判斷,才是值得眾人追隨的視野。二、不在既有思考打轉:很多人天天在眼前事情上打轉;但看事情要宏觀,看得長、遠、寬、大,才能協助拓展思考。三、不受自我利益誘導:個人若是受私心影響,事情就會被看小。
胡志強市長認為,「視野」是知識、經驗和「善意」的累積;真正的視野要能讓人佩服,有「利他」的想法,光是累積知識與經驗,並不足以構成視野。他提醒年輕人,應隨著知識與經驗累積,將理想往上推,不要眼光短淺的只從現實面考量事情;他也勉勵年青人:「沒有一個力量可以阻擋成熟的理念。」
本文節錄自2007.06 「Cheers雜誌81期」  李筑音、王曉晴撰稿

分享 舉報

center.wachef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