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錄站點

用戶名

密碼

你吃東西的壞習慣,都在累積壓力、傷害身體!該從今天開始的「飲食練習」

已有 208 次閱讀  2019-03-26 09:49
華南客家美食外送

你吃東西的壞習慣,都在累積壓力、傷害身體!該從今天開始的「飲食練習」

29427
2019-01-19《瑜伽減壓療法》作者菲爾.紐倫博格
Estrada Anton via shutterstock

關於吃,你曾注意過多少呢?其實,我們怎麼吃就跟我們吃什麼一樣重要。但大多數的人吃飯時都很快的將食物吞下,並不會認真地咀嚼和品味食物;而這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,長期下來,也會使身體累積壓力。在《瑜伽減壓療法》中,擁有心理諮商與瑜伽修習背景的菲爾.紐倫博格就介紹了快速吃下食物,如何成為我們生活壓力的一部分:

囫圇吞下的食物,如何形成我們的慢性壓力?

被囫圇吞下的食物有數種後果。一個是消化過程不完整。營養的吸收,還有食物與消化酶的適度混合(原本應該是在口腔內進行)被跳過了。這樣一來,消化的過程受到干擾,消化也就不完整了。這當然就會造成整套系統上的壓力,而當囫圇吞嚥食物成了習慣後,慢性壓力就有了極大的來源。

當我們囫圇吞嚥食物時,確實無法品嚐到食物。只有少數幾個強烈的味道,像是甜、鹹和酸,才會被體驗到。愈細微的味道(需要更完整的食物分解和消化汁液混合)就無法被嚐到。如此,我們的味蕾就無法告訴我們,什麼食物對我們好(嚐起來的味道好),以及什麼可能對我們不好(嚐起來的味道不好)

大多數的加工食品,特別是零食(又稱「垃圾食物」),都被刻意地設計來取悅味覺,像是甜、鹹或酸。這類食物的主要成分,包括了糖或鹽,而快速進食會讓這些味道停留在口腔。食物真正的外觀、味道和口味,被以不同的化學成分所掩飾。標籤上所寫的「加強」(enhanced)或「模擬」(imitation),通常表示添加了此類的化學成分。

人工色素或許騙得過眼睛,但要騙過鼻子就困難多了;而要騙過味蕾更是難上加難。我們的味覺習慣主要是受到幾種強烈的味道所制約,而囫圇吞食只會加深我們對這些味道的依賴。但是,如果你給嗅覺和味覺發揮能力的機會,就很難隱藏或「加強」你放入嘴裡的東西的真正口味和氣味。

有個實驗能讓你發現自己品嚐食物的潛能。你會需要兩片麵包。一片是用精製麵粉製成,添加了各種人工添加物(化學物質)的白麵包。另一片則是用新鮮全穀物,沒有添加任何人工添加物或防腐劑的麵包。以水漱口。現在先拿起白麵包,放到鼻子前好好地嗅幾次,聞聞味道。然後將麵包放入口中,將麵包咀嚼到成液狀。吐掉這口液化的麵包,再用水漱口,接著拿全穀物麵包重複同樣的過程。你的味覺和嗅覺是否告訴了你該吃那種麵包?

同樣的實驗也該被用來比較零食(像是一個巧克力杯子蛋糕)和新鮮水果。確認你有仔細咀嚼每樣東西,直到口中只剩液化的食物。給你的味蕾一個機會好好工作。

另一個不該囫圇吞食的原因:消化過程在仔細咀嚼時,會進行得比較有效率

另一個不該囫圇吞食的原因是,當仔細咀嚼時,我們吃下去的量通常會比狼吞虎嚥時的量少約三分之一。由於消化過程在我們仔細咀嚼時會進行得比較有效率,因此飢餓會更快、更完全地被滿足,這樣就減少了進食量。衝動進食者或過量進食者,很少或甚至完全沒有咀嚼食物。因此,如果你有這類問題,花時間慢慢咀嚼會對你很有幫助。

當一個人在平靜又安靜的時候進食,也會很有幫助。情緒的騷動,像是憤怒、悲傷,以及恐懼時,內在的環境是不可能進行消化過程的;就算是最完美的食物,在這樣的情緒狀態下食用,也會造成嚴重的消化問題。

當我們的祖先們在餐前進行安靜無聲的禱告時,就讓他們有時間能在進食之前,將心靈中惱人的情緒清理掉,進而讓身體平靜下來。靜默的禱告能養成感恩的態度,並將身體和心靈準備好來接受以食物形態呈現的恩典

它能讓心靈專注在正向愉悅的情緒上,清理掉具毀滅性的感受,並將身體平靜下來。這當然就讓副交感神經做主導,並讓神經系統適度平衡到讓消化可以有效進行。在現代化的求知過程中,我們失去了祖先們簡單的智慧。餐桌不再是祥和的中心,反倒太常成為戰場。而我們所付出的代價,就是今日我們深受所苦的消化道疾病的流行。

「隨便吃點東西」、「邊走邊吃」,對身體都是負擔

第三個由飲食習慣造成壓力的方式,是飲食的時間。消化是在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進行的,所以如果是由交感神經在主導,那麼消化過程就會受到抑制,而壓力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。雖然這個說法過度簡化了這件事,但說激發(交感神經主導)的狀態會決定消化進行的程度,基本上是正確的。所以,一般普遍的「隨便吃點東西」或「邊走邊吃」,幾乎保證我們一定會遭受消化壓力。而一個人愈常這樣做,就愈有可能造成常態壓力。但我們有多少次會以任何程度的平靜心態來進行一餐呢?

不將進食時間限定在適合身體處理的時候,也是我們加諸己身的壓力來源之一。一直吃零食(也就需要身體的消化過程持續工作)是這個問題的一部分。在睡前吃,或是在從事費力的頭腦或身體活動之後立刻吃東西,則是另一部分。要求身體同時進行兩種在神經系統上背道而馳的任務,就是邀請壓力上身。

以下是魯道夫.巴倫坦博士《Diet and Nutrition》一書的摘錄,提供了適當飲食習慣重要性的描述。

經過適當的訓練後,胃口、口味和身體的訊號,皆可以是非常正確且可靠的訊息來源,讓人知道何時需要營養。更甚的是,這些訊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,隨時讓人知道什麼是需要的和不需要的。如果我們的情緒煩亂,就會失去胃口。這是我們的生理用來告訴我們,消化在此時是不易進行的。不幸的是,這些訊號並不常受到肯定或認知。這些內在需求微小而持續的聲音,被我們周遭的雜音所淹沒,像是我們習慣的力量、同儕的壓力,以及即使沒胃口也想嘗試的好奇心。我們太常按照自己的行程來進食和吃方便的食物,而不是依據我們的需要而吃

如果一個人能只在餓的時候吃,同時能在規律的時間吃,吃與吃之間還能維持適當的間距,他就完成了良好營養中最大的挑戰。

你的飲食習慣是身體狀態的奠基依據。透過注意你所吃的、怎麼吃和何時吃,還有這些行為對你的影響,慢性壓力的問題就可以大幅地減低。

分享 舉報

center.wachef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