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錄站點

用戶名

密碼

關乎於『春』之事你了嗎!

2已有 1809 次閱讀  2008-12-31 11:02
華南客家美食外送

子鼠水逝雲卷如華胥!

丑牛捷牪耀犇顯今朝!

小兒盼新年,老兒嘆年老;

新嫩望春暖,老殘憂冬寒。

悲與喜,盛與衰,榮與敗,然成論;

新舊更迭,子鼠晃眼逝,丑牛犇新歲!

現代的台灣跨年晚會活動在煙火聲中愈辦愈火熱。

傳統農曆年的氣氛卻反向操作,愈來愈被薄化。

元旦倒數計時成為新年象徵,傳統年俗文化被西洋文化取代….

現代年輕世代只知「年獸」故事,沒聽過「沉地」傳說。

古人舊俗消失在歷史痕跡中、

古老技藝失傳在歲月進化中、

古傳食俗遺忘時光機器中….

台灣年先民的傳承,

逐漸國際化,

並在淡忘中變成圖像與文字記載。

利用舊曆年放大假的日子,

不妨跟著88life生活網年俗列車,

一起找尋台灣年俗文化與認識消蝕的食俗。

 


關乎於『春』之事你了嗎!

三春

釋義

「三春」指春天。

古人稱農曆正月為孟春,二月為仲春,三月為季春,合稱「三春」

詩云

孟郊《遊子吟》:「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」

九春

釋義

春季三個月共九十天,十天一春,故又得「九春」之名。

詩云

阮籍《詠懷》:「悅懌若九春,馨折似秋霜。」

青春

釋義

春天,草林極青,一派蔥蔥郁鬱,因之稱春為「青春」。

詩云

杜甫《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》「白日放歌須縱酒,青春作伴好還鄉。」

青陽

釋義

春天空氣清爽新鮮,陽光溫和明媚,所以春又有「青陽」之美稱。

詩云

陳子昂《感遇》:「白日每不歸,青陽時暮矣。」

豔陽

釋義

春天風光明媚,故又稱「豔陽」。

詩云

鮑照《學劉公幹體》:「豔陽桃李節,皎潔下成妍。」

芳春

釋義

春天天氣漸暖,百草萌發,萬木滋長,奇花異草鬥芳菲,於是春有了「芳春」雅號。

詩云

陸游《長安有狹邪行》:「烈心厲勁秋,麗月艮鮮芳春。」

春天

春天的別稱:「蒼靈」、「陽春」、「陽節」、「昭節」、「淑節」。

 

你所不知,中國春之俗

正月初一【拜年☆占歲☆聚財】

春節

俗稱過年,原名元旦,隋代杜台卿在《五燭寶典》中說:「正月為端月,其一日為元日,亦雲正朝,亦雲元朔。」

三元

元本意為頭,後引申為開始,因這天是一年頭一天,春季頭一天,正月頭一天,因而稱之。

三朝

歲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故稱之。

元朔

第一個朔日。所以稱元朔。

三始

意即正月初一是年、月、日三者的開始。

別稱

正月初一別稱:上日、正朝、三朔、三始等。

你不可不知【拜大年春俗】

開門炮仗

春節早晨,開門大吉,先放爆竹,叫【開門炮仗】。

滿堂紅

爆竹聲後,碎紅滿地,燦若雲錦,稱之【滿堂紅】。

拜年

春節重要活動,到好友家賀春,舊稱拜年。

漢族拜年風,漢代已有。唐宋後盛行。

名刺

門簿

拜年有些不必親身前往,用名帖投賀。東漢時稱為【刺】。

名片又稱【名刺】。

明代,許多人家門口貼紅紙袋,專收名帖,叫【門簿】。

走親戚

春俗

初一必須到親戚家拜年,記得帶伴手禮。

禮儀

進門先向佛像、祖宗像、牌位各行三叩首禮,然後再給長輩依次跪拜。

叮嚀

可以逗留吃飯、玩耍。

禮節拜訪

春俗

給同事、朋友拜年。

禮儀

進門,僅向佛像三叩首。

平輩:與主人為平輩,拱手作揖。

長輩:比自己年長,主動跪拜,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,連說免禮表示謙恭。

叮嚀

1、一般不宜久坐,寒喧、客套話就告辭。

2、主人受拜後,應擇日回拜。

感恩拜訪

春俗

凡過去一年,欠朋友或特殊關係之情(如律師、醫生等)

禮儀

買伴手禮送去,借拜年機會,表示謝枕。

串門拜訪

春俗

左鄰右舍的街坊,素日沒多大來往,見面能說打招呼。

禮儀

到對方門前或停或屋外,彼此抱拳說:「恭禧發財、一順百順」等吉利話。

叮嚀

在對方家裡稍坐即可,無須過多禮節。

你不可不知【占歲春俗】

占歲

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。

始於漢朝東方朔《歲占》。

歲後八日

占歲時,如當日晴朗,則所主之物繁育,當日陰,所主之日不昌。一日為雞日,二日為犬,三日為豬,四日為羊,五日為牛,六日為馬,七日偉人,八日為穀。

後代沿其習,認為初一至初十,皆以天氣清朗,無風無雪為吉。

後代由占歲發展成系列祭祀、慶祝活動。

有初一不殺雞,初二不殺狗,初三不殺豬……初七不行刑的風俗。

貼畫雞

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。

晉《玄中記》度朔山上這只天雞,當太陽剛升起,第一道陽光照到這大樹上時,天雞啼鳴了。它一啼,天下雞跟著叫起來。

春節所剪的雞,其實象徵天雞。

重明鳥

古代神話中,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。

堯帝時,友邦上貢一種辟邪的重明鳥,大家歡迎重明鳥到來,可是貢使不是年年來,人們就刻木頭重明鳥,或銅鑄重明鳥放門戶,或在門窗上畫重明鳥,嚇退妖魔鬼怪。因重明鳥樣類似雞,後來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門窗上,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。

五德之禽

古代重視雞,稱它【五德之禽】。

《韓詩外傳》:「它頭上有冠,是文德;足後有距能鬥,是德;敵在前敢拼,是勇德;有食物招呼同類,是仁德;守夜不失時,天明報曉,是信德。」所以,人們過年時剪雞,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。

你不可不知【聚財春俗】

聚財

掃帚

生日

相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。

假使非要掃地不可,須從外頭掃到裡邊。

春俗

初一,不能動用掃帚,否則會掃走運氣、破財,把掃帚星引來,招致霉運。不能往外潑水、倒垃圾,怕因此破財。

叮嚀

年初一不出掃帚,不倒垃圾,備一大桶,以盛廢水,當日不外潑。

正月初二 【☆祭財神】

祭財神

北方

春俗

在正月初二祭財神,這天無論商貿店鋪,普通家庭,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。

叮嚀

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。

元寶湯

祭財神這天中午要吃餛飩,俗稱元寶湯。

祭祀供品:魚和羊肉。

五大供

老北京大商號,這天大舉祭祀活動。

祭品:整豬、整羊、整雞、整鴨、紅色活鯉魚等五種,祈望今年發大財。

財神

趙公明

張天師曾命其守玄壇,故又名趙玄壇。此人來源《封神演義》

姜子牙封他【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】。

趙明朗,字公明,道教中玄武之神,俗稱趙西元師。

聖號全稱為:總管上清正一玄壇飛虎金輪執法趙元師。

比干

殷紂王的叔父,因忠耿正直,被挖心。

因其【無心】,故不偏倚,後世奉為財神,此載於《史記•殷本記》。

範蠡

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手下大臣,幫助越王打敗吳國,後來經商發了大財,改名陶朱公。後人奉為財神。

關羽

三國中關羽是全能人物,重義氣,後人把義和利等同對待,奉為財神。一般商號供奉關羽者居多,認為他對商號有保護作用。





      

正月初三 【☆燒門神紙☆穀子生日☆小年朝】

燒門神紙

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,以示年已過完,要開始營生。

俗諺有【燒了門神紙,個人尋生理】。

穀子生日

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穀子生日,這一天祝祭祈年,且禁食米飯。

小年朝

天慶節。宋代宮廷節日,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,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,真宗下詔書,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,官員休假五日。

後來稱小年朝,不掃地、不乞火,不汲水,與歲朝相同。

送窮鬼」

以前人認為初三以前掃地、倒垃圾把財富掃出去。所以,年初三,將垃圾收拾起來,拿到郊外燒掉,稱「送窮鬼」,據說可窮去富來。

正月初四【☆搶頭路】

接財神

春俗

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習俗。

禮儀

正月初四子夜,備好祭牲、糕果、香燭等物,鳴鑼擊鼓、焚香禮拜,虔誠敬財神。

正月初五 【☆祭財神☆送窮☆開市】

你不可不知【破五春俗】

破五

春俗

正月初五俗稱破五。破五前諸多禁忌,過此日皆可破。

按舊習要吃【水餃子五日】,北方叫煮餑餑。

禮儀

婦女不再忌門,互相走訪拜年、道賀。

新嫁女這天歸寧。

禁忌

破五這天不宜做事,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。

破五習俗除以上禁忌,主要:送窮,迎財神,開市貿易。

祭財神

春俗

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。

五路神

春俗

即財神。五路: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,出門五路皆可得財。

古載

清代顧祿《清嘉錄》:「今之路頭,是五 祀中之行神。所謂五路,當是東西南北中耳。」

財神

誕辰

春俗

初五日俗傳財神誕辰,爭利市,故於初四接之,名曰搶路頭。

古載

清代顧祿《清嘉錄》:「正月初五日,為路頭神誕辰。金鑼爆竹,牲醴畢陳,以爭先為利市,必早起迎之,謂之接路頭。」

五祀

春俗

祭戶神、灶神、土神、門神、行神。

路頭,即五祀中的神。

禮儀

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。

羊頭:吉祥之意,鯉魚:圖魚與餘諧音,討吉利。

人們深信只要得到財神顯靈,可發財致富。

接財神

春俗

正月初五零時零分,打開大門和窗戶,燃香放爆竹,點煙花,向財神表示歡迎。

禮儀

接財神後,大家要吃路頭酒,吃到天亮

滿懷發財願,望財神爺在新的一年帶來金銀財寶。

路頭神

春俗

路頭神是吳地信奉的財神。

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,祭曬迎接,頗為壯觀。

路頭

五路神

路頭又稱五路神、五聖神、五通神。

據說元末有一人喚『何五路』,抵禦外寇而死,人們祀他為神,名五路神。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。

行神

康熙年間湯斌,毀禁上方山五通寺,民間不敢祀五通神,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。一般以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,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。

財貨無不憑路而行,人們以行神為財神,謹加祭祀,冀求引財入門,或出行獲利。

祖道

古人外出行旅,祭祀路神求平安,此為祖道之俗。

吳俗接路頭,祭祀也是路神。

路神變成財神,是商業發展,財貨流通加劇。財貨往來陸水之間,人們直觀認為,路在冥冥之中主宰財貨。

禮儀

接路頭,越早越好,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,特別靈驗,因此叫搶路頭。有的地方,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,相沿成俗。

叮嚀

路神不再是行旅保護者,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。 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,以此日為其生日。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。

祭五窮

北方於此日祭五窮。在正月祭,非其他月,取新年新氣象,圖吉利,財源茂盛,東西南北中,財富五路並進。

開小正

正月初五又名「開小正」,習俗上清寒人家這天開始工作,供桌擺設春飯、年糕、柑橘等東西可以撤去。

富裕人家則要等到十五以後才「開小正」,恢復正常。

你不可不知【送窮春俗】

送窮

春俗

正月初五送窮,是古代民間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。

掃晴娘

這天各家用紙造婦人,稱為掃晴娘,五窮婦,五窮娘,身背紙袋,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,送門外燃炮炸烤,還要爆炒麻 豆,令其崩裂發聲,認為這樣可崩除窮之。

這習俗又稱:送窮土,送窮媳婦出門。

填窮坑

陝西韓城,破五忌出門,且將鮮肉放在鍋中炙氣,求得財運。

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,俗稱填窮坑。

民間廣泛流行送窮習俗,反映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,送走舊日貧窮困苦,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。

你不可不知【開市春俗】

開市

春俗

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,正月初五開市。

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,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。

正月初七【☆人日攤煎餅☆吃七寶羹】

你不可不知【人日春俗】

人日

春俗

亦稱【人勝節、人慶節、人口日、人七日】等。

傳說女蝸創世,在造出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,第七天造出人,所以這天是人類的生日。

人勝

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,魏晉後開始重視。

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習俗。

人勝:一種頭飾,又叫彩勝,華勝,晉朝始有剪綵為花、剪綵為人,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,戴頭髮上

登高

賦詩

唐代後,更重視這節日。每至人日,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,登高大宴群臣。

如正月初七天氣晴朗,則主一年人口平安,出入順利。

你不可不知【攤煎餅春俗】

攤煎餅

春俗

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、盒子菜(熟肉食品),在庭院攤煎餅,熏天。

 

七寶羹

春俗

用七種菜做成的羹,在人日當天食用,以此取吉兆。

此物可除邪氣、醫治百病。

各地物產不同,所用果菜不同,取意有差別。

廣東潮汕:用芥菜、芥蘭、韭菜、春菜、芹菜、蒜、厚瓣菜。

客家人:用芹菜、蒜、蔥、芫茜、韭菜加魚、肉等。

臺灣福建:用菠菜、芹菜、蔥蒜、韭菜、芥菜、薺菜、白菜。

--聰明,蒜--精算計,芥菜--長壽。

正月初八【☆穀日☆順星】

穀日

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。這天天氣晴朗,則主這一天稻穀豐收,天陰則年歉。

順星

春俗

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,制小燈燃祭之,稱順星也稱祭星、接星。

禮儀

祭祀用兩張神碼,第一張印星科、朱雀、玄武等。

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。二張前後撂一起,夾神紙夾子上。神碼前陳放用香油浸撚的黃、白二色燈花紙撚成的燈花,放入直徑寸許燈盞碗,用49盞或用108盞點燃。

再供熟元宵和清茶。黃昏後,以北斗為目標祭祀。祭祀後,待殘燈將滅,將神碼、香根與芝麻秸、松柏枝焚化,祀成。

正月初十 【☆石頭生日☆老鼠嫁女】

你不可不知【石頭生日春俗】

石頭生日

春俗

這天磨、碾等石制工具不能動。

祭祀石頭,恐傷莊稼。也稱石不動、十不動。

禮儀

河南風俗:這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。午餐必食饃餅,認為吃餅一年內會財運亨通。

山東鄆城:抬石頭神之舉。初九夜,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大石頭上,初十日早晨,以繩系罐鼻,十個小夥子輪流抬瓦罐走。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。

老鼠嫁女

春俗

舊時民間俗信。

正月舉行祀鼠活動,亦稱老鼠嫁女、老鼠娶親。

具體日期因地而異,有正月初七、初十、二十五。

禮儀

 

 

 

 

山西平遙縣:初十日將面餅置牆根,名曰賀老鼠嫁女。

湖南寧遠:17日為老鼠嫁女這日忌開啟箱櫃,怕驚動老鼠。前一晚,兒童將糖果、花生放置陰暗處,將鍋蓋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,為老鼠崔妝,第二天早晨,將鼠穴閉塞,認為從此以老鼠可永遠絕跡。

叮嚀

 

老鼠娶婦日很早上床睡覺,不驚擾老鼠,俗謂你擾它一天,它擾你一年。

你不可不知【老鼠嫁女春俗】

老鼠嫁女的傳說

地區

傳說

江南一帶

老鼠是害人,不吉利,年三十夜把它嫁出去,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,這晚,家家戶戶炒芝麻糖,為老鼠成親準備喜糖。確保來年平安吉祥。

北方

老鼠嫁女在正月25日晚上。夜裡,家家不點燈,全家人坐炕上,一聲不響,摸黑吃麵粉做成『老鼠爪爪 、蠍子尾巴和炒大豆』。

不點燈、不出聲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,怕驚擾娶親。

吃老鼠爪爪:期望老鼠爪子發癢,好早起行動。

吃蠍子尾巴:老鼠嫁女出洞不會受蠍子傷害。

炒大豆:發出嘎嘣脆響,給老鼠娶親放鞭炮。

湖南

在屋角、過道遍插蠟燭,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。

四川綿竹

印製《老鼠嫁女》年畫,表現老鼠掮旗打傘,敲鑼吹喇叭,抬花轎迎親。騎癩蛤蟆背上是新郎,頭戴清朝官帽,手搖摺扇,雙目注視大金箱,顯出貪婪樣。這夥大搖大擺,招搖過市時,等待它們的是一頭大黃貓。前面鳴鑼開道的一對鼠兄鼠弟,其中已被貓利爪抓住,另一隻則咬在貓嘴上。此時,坐在花轎的新娘,自知末日來臨、淚流滿面。這幅年畫反映人民鮮明的愛憎。

中國新年十日歌

初一

一寤覺(音告)來太陽照東窗,起身忙換新衣裳;家堂君親天香點,祖宗尊像掛中堂。九子果盤裝齊整,預備客人來來往;今朝叮囑傭人莫掃地,小兒吃飲莫淘湯。

初二

兒童更歡喜,昨口初一不出戶,今日要到親眷人家去拜拜年。哥哥弟弟手相牽,東家留吃飯、西家排酒筵;臨到走,還有二百壓歲錢。

初三

去拜丈母哉。姑爺帶仔姑娘———同來,人得門。笑口開。拜見文人權道恭喜。拜見丈母說發財。茶又好,酒又好,隔壁伯婆含笑問姑娘。啥時候。踏月養個小寶寶。

初四

夜不眠,家家接財神,處處放吉鞭。五路正神當中坐,招財利市分兩邊。斤頭臘燭煌煌亮,齊供羊頭元寶魚。回家拜跪忙碌碌,一心奉敬辦至矣。嗚乎,哪有千萬財神爺。分身到你店堂裡。

初五

夥友要吃開張酒。

有朋友聊下去,有朋友要分手。來來去去各自忙。來者心歡喜,去者心悲傷。勸君莫悲傷,以後須要巴巴結結爭個好面光。

初六

仍窮新衣服。鑼鼓聲喧震耳聾。

元宵鬧花燈。各處有風俗。龍燈身嫋嫋,虹燈芒族族;叮囑小兒勿買糖。省下錢來買蠟燭。狀元及弟舊名詞。要換共和稱五族。

初七

人生日。

早餐餐畢取秤來,稱出輕重最劃一。哥哥稱了六十斤,弟朗稱了四十七,開口向哥道,休發詡。明年弟弟多吃肉。發個大塊頭超過你。

初八

麥生日,農戶家家祈豐年。

世間一日沒了麥。將有何物柬充饑。一粒麥,種下田,待到秋成九秋天,不知費了氣力幾多許,才得摔摜稻吃新米。

初九

天生日。

世間人人都靠天。做事先求弗欺天。婆婆拜佛好修行。新華無事都念經,修得百年無毛病;交好運,退災星,好行方便發善心。

初十

地生日。

有天還有地。比是爺娘不多異,人畜房屋都依地;米麥百穀都生地。

菜蔬風味拿來祭,祭他生日他歡喜。

人生忠孝與節義,地維賴以立;作事須求腳腳踏實地。

台灣十五日歌

初一早,初二巧,初三睏到飽;初四接神,初五隔開,初六挹肥;初七七完,初八完全;初九天公生,初十有食食;十一請子婿,十二查某子返來拜,十三食暗糜配芥菜,十四結燈棚,十五上元暝。

中國初一至初十的禁忌  

中國人過年禁忌多如牛毛。

過年期間不倒垃圾,免把「財富」倒出門;不將衣服曝曬戶外;打破東西立刻說「歲歲平安」。不用刀,不用白色物,不喝稀飯,否則一年出門在外,恐遭風雨。

初一

雞日

舊時在元旦貼畫雞辟邪祈福(雞諧音吉)。

初二

狗日

出外拜年或祭祖。

初三

羊日

易生口角,不宜拜年。

初四

豬日

祭財神。

初五

牛日

破五,可打破諸多禁忌:送窮五,初一至初四的垃圾不能倒掉,免倒財氣,初五的垃圾視為窮土,倒掉就送窮出門。

初六

馬日

送神的日子,把除夕送來的財神紙馬燒掉,店開始複業。

初七

人日

人的生日,又是聚餐吃喝,又有放花炮煙花,啟煙火的習俗,是火的生日。

初八

谷日

諸星下界,因此要祭星,寺廟往往在這天設壇祭星。

初九

玉帝生日

玉皇大帝誕辰,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。

初十

石頭生日

凡是磨、碓、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動用,叫石不動,甚至燒香祭拜石具。

正月十五 【☆元宵節☆迎紫姑☆走百病☆巴烏節】

元宵節

上元

元宵節也叫元夕、元夜,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。又稱上元節。

燈節

歷代這節日有觀燈習俗。故稱之燈節。

春俗

正月十五西漢已受重視,東漢佛教文化傳入,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。

禮儀

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【太一】活動,被後人視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。

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在漢魏之後。

放燈

春俗

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,中唐後,發展為全民狂歡節。唐玄宗的開元盛世,長安燈市規模很大,燃燈五萬盞,花燈花樣繁多,皇帝命人做巨型燈樓,廣達20間,高150尺,金光璀璨,極為壯觀。

禮儀

歷代元宵燈會不斷發展,燈節時間越來越長。

唐代燈會:上元前後各一日。

宋代:在十六後加兩日。

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。

清代:滿族入主中原,宮廷不再辦燈會,民間燈會仍壯觀。

日期縮短為五天,一直延續到今天。

猜燈謎

春俗

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活動,出現在宋朝。

南宋時,首都臨安逢元宵節時制謎,猜謎人眾多。

開始是好事者把謎語寫紙上,貼五光十色的彩燈供人猜。

謎語啟迪智慧又有趣,所以流傳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。

其他

春俗

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雜耍技藝。

明清兩代燈市除燈謎與百戲歌舞外,增設戲曲表演。

活動

習俗:迎紫姑祭廁神、過橋摸釘走百病等。

活動:擊太平鼓、秧歌、高蹺、舞龍、舞獅等。

食俗

南北朝元宵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。

唐代吃叫面繭的麵食和烤餅。

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鬥羹,出現圓子,此後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。

情人節

元宵燈節期間,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時機,元宵節成中國情人節。

迎紫姑

春俗

紫姑也叫戚(七)姑,北方稱廁姑、坑三姑。

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迎廁神紫姑而祭,占卜蠶桑,占眾事。

傳說紫姑本為小妾,被大婦妒,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變成廁神

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形,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。

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,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。

送燈

春俗

送孩兒燈簡稱送燈,也稱送花燈。

元宵節前,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。

一般親友送新婚不育之家,求添丁吉兆,因燈與丁諧音。

禮儀

陝西西安:正月初八到十五送燈,頭年送大宮燈一對、有彩畫玻璃燈一對,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、早生麟子。

女兒懷孕除大宮燈外,還送一兩對小燈籠,祝願女兒孕期平安。

走百病

春俗

也叫遊百病,散百病,走橋等,是消災祈健康的活動。

禮儀

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,結伴而行,見橋必過,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。

偷菜節

春俗

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,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。

禮儀

節日這天,姑娘成群結隊偷別人家菜,嚴禁偷本家族,不能偷同性朋友家,因偷菜與她們婚姻大事有關。菜僅限白菜,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。偷菜不怕被發現,被偷的人家不責怪。

大家把愉來的菜集中一起,做白菜宴。誰吃最多,能早得意中人,同時養的蠶長最壯,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。

巴烏節

春俗

彝族的傳統節日巴烏節在農曆正月十五。

巴烏意打獵歸來。此原是歡慶狩獵歸來習俗,無固定節日。

舊時人們狩獵歸來收拾獵物,獸頭給狩獵指揮,獸皮給獵人,肉則燒烤,眾人圍火堆重現打獵動作。肉熟以後,眾人分食。

禮儀

巴烏舞由12面木鼓、12面鉈鑼和12支嗩呐(閏年各用13)組成樂隊伴奏,36名年輕女子披上虎、豹、 熊、鹿、虎子、兔、狐等的毛皮或頭插錦雞和各種鳥雀羽毛。裝扮成飛禽走獸,圍繞火堆踏歌起舞,表現動物姿態,模仿動物叫聲。

獵手手持弓弩或鋼叉,將獵物圍住,朝獵物旋轉相反方向,表演各種打獵動作。

節日期間,還要進行耍龍燈、獅燈、白鶴燈等活動。

 

關於紅包

恭喜發財

最早出現在外國人記載中國風俗的書中。

一八二六年,英國人威廉‧亨德到廣州,在美國的洋行做事。當時,每逢過年時,廣州辦洋務維生的中國人,絡繹不絕地到洋人商館拜年,雙手打拱作揖,口中念「恭喜發財,恭喜發財!」。往後,威廉‧亨德把在中國所見所聞寫成《洋人在廣州》一書,書中記敘這一年節習俗,「恭喜發財」一語便隨之傳遍國內外。

紅包由來

宮廷中衍變而來。

遠古時,古人先後曾用黃色、黑色和白色代表喜慶。

漢朝,漢高祖稱自己「赤帝之子」,那時起紅色成一般百姓崇尚喜慶色,漢後中國各地對紅色表喜慶的愛好便沿襲至今。

洗兒錢

《開元天寶遺事》記載:「唐玄宗天寶年間,立春日時宮廷嬪妃們結伴三五人以擲錢為戲。」給孩子的壓歲錢從這時開始,在當時稱「洗兒錢」。

《資治通鑑》記載:「楊貴妃生子,玄宗親往看之,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。」

這才有長者給新生兒去邪賜福的洗兒錢,後來流傳漸廣至民間成為一種習俗。

壓歲錢

宮廷立春日散錢和洗兒錢風俗混合一起,演變至今成除夕夜吃年夜飯的「壓歲錢」或成年人為討喜氣供養父母或祝福彼此的「紅包」。

食俗

年飯

江南

年節前預先做好新年米飯,盛在竹籮中,上面放紅橘、烏菱、荸薺等果品及元寶糕,插上松柏枝。

北方

用金銀米(黃白米)做的,飯上用棗、栗、龍眼、香枝點綴,插上松柏枝。

元寶

北方

過年吃餃子。

餃中包糖,吃了新年日子甜美。

餃中包飽花生(長生果),吃了人長壽。

餃中放一枚製錢,誰吃了就財運亨通。

餃形似元寶,新年裡麵條和餃子同煮,叫做【金絲穿元寶】。

吉利

菜名

江南

新年泡茶敬客,茶盤裡或碗蓋上放兩隻橄欖,稱為【無寶茶】。

炒青菜,說吃了【親親熱熱】。

吃豆芽菜,因黃豆芽形似【如意】

食魚頭,不能吃光,叫做【吃剩有魚(餘)】。

年糕

新年必吃,南北同風。吃年糕以祝願生活【年年高】。

蘇州桂花糖年糕,寧波水磨年糕,北京紅棗年糕、百果年糕,均為新年糕點的佳品。





年糕

年糕又稱年年糕,與年年高諧音,意寓人們官運一年比一年提高。

1974年,考古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稻種,說明七千年前祖先開始種植稻穀。

 

米糕有稻餅、餌、糍等多種稱呼。

古人對米糕製作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。

古載

西元六世紀食譜《食次》載年糕白繭糖製作方法。

【熟炊秫稻米飯,及熱於杵臼淨者,舂之為米諮糍,須令極熟,勿令有米粒……】將糯米蒸熟後,趁熱舂成米諮,然後切成桃核大小,晾乾油炸,滾上糖即可食用。

米磨粉制糕方法很早,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》中得證明。

製作方法: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,加水、蜜和成硬點麵團,將棗和栗子等貼粉團上,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。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。

崇禎年間刊刻《帝京景物略》一文記載當時北京人每「正月元旦,啖黍糕,曰年年糕」。不難看出,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。

種類

北方白糕、塞北農家黃米糕、江南水鄉水磨年糕、臺灣紅龜糕等。

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。

作法

北方蒸、炸兩種,均為甜味。

南方蒸、炸外,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,味道甜鹹皆有。

用法

最早年糕為年夜祭神、歲朝供祖先所用,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。

年糕是一種節日美食,歲歲為人們帶來新希望。

清末一首詩中所:「人心多好高,諧聲制食品,義取年勝年,籍以祈歲諗」。

 

異國年俗風情

日本

1、過新曆年,依俗吃蕎麥麵,表延壽發財,將厄運跟欠債全數咬斷。

2、吃紅白蘿蔔絲漬物等紅白色食物,帶恭賀之意。

3、吃拜神後的鏡餅(一般認為鏡子裡有神居住)等。

4、午夜十二點時,廟宇鐘會敲響108下,人們開始拜拜抽籤,祈求來年平安與心願達成。

韓國

1、大年初一穿傳統服飾,吃食麻薯糕餅與年糕湯,取吉祥意。

2、小朋友跟長輩行大禮後,可領壓歲錢,韓國不盛行把錢裝紅包袋!

澳門

1、除夕晚吃完飯,到當地最古老媽閣廟,等待年初一午夜的頭香。

2、初二,澳門人沒回娘家的習俗,但會吃「開年飯」的豬舌頭,象徵大吉大利!

新加坡

1、大家走春拜年,互送兩顆橘子,象徵大吉大利囉!

香港

1、新年時吃多種寓有吉祥意食物,如蠔豉(蠔乾)髮菜,取「好事發財」(好市發財)的諧音。

2、犯太歲或有血光之虞的人,於某時間,手腕上點紅藥水後沖洗,象徵方式避開劫難,求得新年諸事皆吉!

馬來

西亞

1、華人過年時會圍爐、守歲。

2、準備春捲與椰飯等菜肴款待上門拜年的客人。

3、放孔明燈傳統習俗,極盛時有數以千計孔明燈在夜空飄行。只是近年為免影響飛安,已陸續被禁止!



 

 


分享 舉報

發表評論 評論 (1 個評論)

塗鴉板


center.wachef.com